查看原文
其他

【论道】走进“北门”看课改|山栀子

山栀子 乐乡树人 2022-03-28


走进“北门”看课改

文 / 山栀子

 

10月,秋雨绵绵。荆州市北门中学。

初中部的教室里,已是一片人声鼎沸。各年级各班正在进行着“预习课”。我巡视了一遍,除了七年级的3个班,其它各班秩序井然,忙而不乱。独学,对学,群学,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一群学生分别走到教室前后的黑板前,开始了“展示”。

这是山东杜朗口中学教学模式在湖北荆州的成功尝试。相较于杜朗口而言,北门中学的生本自主学习模式克服了很多缺陷,更加成熟。

真正把课堂变成“学堂”,课堂的话语权还给了学生。既解放了教师,又解放了学生。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是丰富多彩和完全自由的。

学生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素养。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对抗等各个环节中,学生都表现出“训练有素”,特别是在同学生的交流和对话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自信和修养。

教师的课堂管理是有效的。随机的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纠正,及时地对小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课堂有序、热烈。特别是丰富的课改文化形成了课堂管理的有效保障。

学校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和课改培训更是让我们感到震撼。课堂孵化、有课必案、逢课必查,每日每周反思,校长、副校长、级部主任的“整天泡课堂”都令我们钦佩和叹服。

我是杜朗口中学等一批课改名校的跟踪思考者,也是较早的一个探索者。我没有停止对这些课改学校的关注和思考。并且曾经在我自己的学校和课堂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今天,当这样的高效课堂再一次鲜明地呈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大脑里正在沉睡的记忆再一次被唤醒,正在消退的课改热情也再一次被点燃。——一条正在走却碰得头破血流的路,还有没有必要再走下去。有一句话也越来越清晰在警醒我:如果方向错了,越走下去会越离目标的距离更遥远。

课改之路是艰辛的;改革又从来都是极其富有争议的话题。没有争论,就没有进步。于是,在改革中,我们还听到老师们关于课改关于质量的良好建议,帮助我们改进和完善。我们看到一些老师们主动投身课改,积极研究课堂,竭尽全力提高质量的行动,真如此,我们的课改之路一定会催生质量进步的硕果。

走进北门中学看课改,我们学什么?

贵在改变和重树高效课堂新观念。评价一节课的好差,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好,关键要看学生,看学生是否动起来。什么是一节好课?好课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聪明才智,更要看到学生的聪明才智;二是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等。

比如,无论是杜郎口中学,还是北门中学,从来就没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侃侃而谈”,闪现出来的是学生智慧之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以生为本”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关注生命”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双基训练”在这里到边到位。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帮助学生培育学习的“根”。杜郎口中学的入学教育别具一格: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是将所有学生分到初二、初三的班级中随堂“学习”,这里的学习就是一种“感受”,感受这种气氛,感受这种模式,感受这种精神,从而感悟和顺应这种学习习惯。

如何实践高效课堂新观念。

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不爱学,学不懂”。有效课堂的建设和评价,要从三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进行量化考核,突出学生的参与程度,一看课堂气氛,二看课堂形式,三看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次。就是要关注一个班四五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有多少人次得到表现机会。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有份。归根结底一句话——所有的学生都要在学习中“动”起来。特别是针对那些平时沉默少言,不爱表现自己的学生和学困生、后进生要明确要求: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从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

最需要合力训练的素养——“良好规范的课堂学习习惯”。“不抛弃、不放弃,小组合作都努力”是每一名任课教师要贯彻和教育学生牢牢树立的思想。每一名教师在课堂上都要明确对学生要求:举手积极,声音宏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欢呼雀跃,笑逐颜开,热闹非凡。要引导和创设这样的小组学习环境,让“我认为”“我的方法更简单”“你的看法有道理,但不够完善”“我认为他有一个小小的失误,我来帮他修正一下”“你说的不对”成为交流展示的常用语。除了“敢说”,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还要指导每个学生“会说”,将自己的想法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更要规范每个学生“倾听”——别人说时,虚心地听,学会尊重,学会随时记录笔记重点。这样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跃起来了,效果才会真正的好起来。

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准备——“有效备课,精细预设”。小组学习,教师成了配角,那么教师干什么?课堂上教师的智慧从哪里来?在杜郎口中学和北门中学的课堂里,教师的讲课时间很短,甚至只有10分钟,但其课堂“因预设而美丽,因生成而精彩”。但这样的“美丽和精彩”的背后,杜郎口和北中人都做了些什么?每节课前教师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因此,精心编制“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和合作探究是前提。学案的精要、导学、层次性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让小组间每个成员都能根据不同的层次问题得到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有适宜自己学历的问题和任务是备课环节中要充分考虑的。

最厚重丰富的教学环节——“展示”。小组合作学习课型主要是三大板块:通过预习课先让学生分组自学,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成;通过展示课给每个小组分配展示任务,让各组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反馈课对一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查漏补缺,检测提高,实现每一个学生对目标的全面达成。在各种课型中,贯穿其中的是“展示”。教师把直接讲解的时间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尽可能地让学生交流、展示。

这样的课堂里,教师干什么?简而言之——导演、驾驭、监控、提醒、校正、归结、升华。教师最重要的是驾驭课堂。在较密集的“群体参与”“容量大”“快节奏”的课上,教师主要起着“穿针引线”“起承转合”“适时点拨”作用,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控制。

走进北门中学,让人形成一种共同的鲜明感受:事无大小,只要坚持和落实,只要做精细、求精致,一切皆出成效成特色。很多事情可能很多人都想到了,但没有做到,或者说很多人都曾经做过,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态度和沉入课堂的落实,而“不了了之”。课堂的革命是坚定不移地,无论采用什么模型,但自主、开放、合作、激情的课堂理念与目标必须得到贯彻。我们学习杜郎口,学习北门中学,必须学习其本质,而不是简单照办其形式,我们既不能原盘照端,更不能一叶障目,闹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谈。

推荐阅读:

1.【论道】课改,难也不难|山栀子

2.【随笔】梦想的温暖|山栀子

3.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

4.教育,不需要“小碎步”式的课改

5.追求课堂的卓越品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